[張志德]“金牌調解員”成百姓貼心人 添加時間:$$ 時間$$ 身邊好人 閱讀:1387 來源:駐馬店文明網
張志德:“金牌調解員”成百姓貼心人
張志德,汝南縣三橋鎮桂莊村委副主任兼民調主任。
“有事兒就找‘張調解’。”這是汝南縣三橋鎮桂莊村群眾愛說的一句話。
記事本是他的百寶囊
桂莊村是一個有著1200 戶、4000 多人口的大村,也是鎮政府所在地,流動人口多,發生的糾紛也多。為做好農村調解工作,張志德經常走村串戶,從閑談中了解民情,一發現苗頭,就果斷采取措施。無論走到哪兒,張志德都隨身帶著一個記事本,誰家住在哪里,家庭經濟條件怎么樣,家中幾口人、幾畝地,他都做了詳細記錄。張志德說:“這個記事本就是我的百寶囊,只有了解實際情況,調解時才能有的放矢。”
每當有村民發生糾紛時,張志德都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,耐心做當事人的工作,直到大事化小,小事化了。“別看這些事小,如果不及早處理或處理不好,有可能會發展成治安或刑事案件。”張志德說。
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
作為村民調主任,張志德時刻把維護群眾利益放在心上。為更好地開展民調工作,他虛心學習國家政策和法律法規。
2013年11月,桂莊村李莊組村民顧宏偉騎摩托車到鄰村辦事,在返回途中,與村民李運喜駕駛的四輪車相撞。顧宏偉被法醫鑒定為重傷。顧紅偉家屬多次與李運喜協商賠償事宜無果后,找到了張志德。張志德苦口婆心地做李運喜的思想工作,最終讓雙方達成賠償協議。
2009年秋,桂莊村王莊組村民王付玲在福建省廈門市一造紙廠打工時,被造紙廠碎草爐里溢出來的熱水燙傷。廠方只付了3500元的治療費后,便不再理她了。無奈之下,王付玲的父母找到張志德,張志德趕到廈門同廠方交涉。他詳細了解情況后,找到當地人事勞動部門,交涉王付玲燙傷賠償事宜。最后,廠方一次性賠償王付玲3.5萬元錢。
公平公正 堅持原則
2014年12月4日,桂莊村五年級學生劉奪,放學后在村頭玩耍時不慎掉入坑塘內溺水身亡。第二天,劉奪的母親及親屬到村小學大吵大鬧,認為村小學應對劉奪的死亡負責任。
張志德和鎮、村干部及公安派出所民警來到村小學了解情況,通過查看監控錄像獲悉,劉奪掉入坑塘的時間是中午12時27分。張志德對劉奪的家人說:“孩子出事了,我很同情你們,但你們要求學校承擔責任是不合理的,因為孩子是在放學后出事的。”張志德做通了孩子父母和親屬的工作,經過協商,村小學出于人道和同情,給孩子的父母2萬元救助金,此事得到成功化解。
張志德40多年如一日,在學中干,干中學,不斷提高對矛盾糾紛的調解能力。40多年的調解生涯,張志德深深愛上了這項工作,老伴常埋怨說:“你已經70歲的人了,還整天東奔西跑的圖個啥?也該享享清福了。”張志德常說:“群眾有困難為啥愿意找我去解決,那是對咱的信任。我要把農村調解工作做好。”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