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<dd id="9jxzz"><pre id="9jxzz"></pre></dd>
    2. <li id="9jxzz"><object id="9jxzz"></object></li>

        <tbody id="9jxzz"></tbody>
          <li id="9jxzz"><object id="9jxzz"></object></li><th id="9jxzz"></th>
          <li id="9jxzz"><object id="9jxzz"></object></li>

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[李玉榮] 為新聞事業傾情付出的好記者
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添加時間:$$ 時間$$ 身邊好人 閱讀:1478 來源:駐馬店文明網

            李玉榮:為新聞事業傾情付出的好記者
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   
                
                  李玉榮,女, 1972年出生。10年如一日,在新聞工作的道路上她不懈努力、執著追求,把熱情和汗水奉獻于新聞事業。
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一個熱情洋溢的人
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見到李玉榮的人,都看不出她有什么煩惱,整天樂呵呵的,對工作、同事、家人、鄰里都充滿熱情。在她身上,充分體現著孝順、熱情、勤勞的傳統美德。在小家庭里她善待老人,夫妻相敬如賓,孩子孝順懂事,盡到了一個賢妻良母的責任;在社會大家庭里,她待人誠懇、團結鄰同事,被人們稱為是一個熱情洋溢的人,在工作上,她從沒怨言,勤勤懇懇、兢業業為新聞事業默默奉獻。
              自2004年到《天中晚報》工作以來,她嘔心瀝血、默默無聞地奮戰在第一線,曾獲得駐馬店市抗洪搶險先進個人、掃黃打非工作先進個人、市殘聯宣傳工作先進個人、天中晚報先進工作者等榮譽。
               在單位,同事們稱她為“快樂大姐”,從沒怨言,只要有新聞、有采訪任務從不推辭,無論是洪災、火災還是雪災,他都會毫不猶豫地沖到第一現場。在從事新聞采訪10年來,共采寫出各種體裁的新聞報道數千篇,多篇可讀性強的稿件被多家媒體轉載。曾獲駐馬店新聞一等獎,中國地市報新聞獎、趙構新聞獎等多種新聞獎項。
              她為此而付出的艱難、承受的壓力、面對的危險、經歷的艱辛卻很少有人知情、理解和熟知。她以 “事實是新聞的靈魂” 為唯一宗旨,不怕吃苦受累,廢寢.忘食為新聞事業傾情付出自己的熱情、汗水。
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一個只要有新聞有采訪任務從不推辭的人
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     新聞記者這一職業,工作性質比較特殊,不像其他單位一樣可以朝九晚五,工作具有不規律性,隨時有任務隨時出發。哪里有新聞她就往哪里趕,每天工作10多個小時。
               同時,她因不是新聞專業出身,她強烈意識到必須“笨鳥先飛”,每天工作10多個小時,有時甚至通宵上班,雙休日和節假日都不休息。剛開始,她在縣區記者站工作跑社會新聞較多,她就把自己的電話公布在報紙上,以便于采寫一些及時鮮活的稿件。
            2007年夏季,西平遭罕見暴雨,她淌著齊腰深的水到居民家中采訪,她第一個把這一險情報道出去,連日來的降水,引起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。她獨自一人奔跑在現場采訪,寫稿件、每天忙到凌晨兩三點鐘才回家,第二天一大早又沖在第一線采訪,一直堅持半個多月,采寫了多篇有分量的稿件。中午顧不上吃飯,整理趕寫汛情、災情的稿件;下午一點多鐘,又馬不停蹄地跟隨領導檢查防汛,全身濕透的她從采訪現場回來時已經是晚上7點30分,為趕發新聞,她顧不上吃飯,寫完稿子晚上9時又匆匆出發,到防汛現場采訪。
            夜晚剛到家,又接到通知緊急趕往防汛指揮部,隨同市縣領導巡查病險水庫,直到夜里12點多鐘才結束。隨后,又連夜整理稿件,這次洪災中,她采制的10多篇報道先后被多家媒體轉載。特別是2007年7月12日報道的《桂李閘開閘放水  滯洪區一片汪洋 西平縣10萬干群防汛救災》等一系列的抗洪搶險報道,激發了廣大干群抗洪搶險的決心和信心。
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一個采寫報道新聞亮點紛呈的人
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 “新聞現場,就是記者的戰場。”她把這句話作為自己的座右銘。去年的中國農加工洽談會上,報社策劃一個高端訪談的欄目,由于這些客人比較忙,她接到任務后,放棄休息,就急匆匆地趕往單位,拿起相機前往接待單位了解她所采訪的高端客人基本情況。
            她采訪的另一個客人來得較晚,下了火車就匆匆趕往了預備會議現場,她就站在門口,從晚上7點一直到晚上9點半,她和攝影記者一起出色地完成了任務,第二天的報道出來后,受到了市領導的高度贊揚,也成為中國農加工洽談會上報道的一大亮點。
            “吃得起苦、更要耐得住清苦”,這是新聞工作的特殊性決定的。在李玉榮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。多年來,她曾穿行于雨雪冰凍災害天氣現場,報道社會各界抗災救險的感人故事;曾冒著高溫酷暑到縣區,做駐馬店創先爭優系列報道;曾在寒冬臘月時進村入戶,報道新春佳節農村、農民的新變化。尤其2009年以來,報社領導把她安排在要聞部工作,她更付出了加倍的辛苦和努力。由于領導活動都結束得比較晚,而報道的時效、質量要求又高,吃飯沒節點,中午也沒有時間午休,必須趕寫稿件。這些年,她克服了種種困難,出色地完成了報社交給的任務,得到報社領導和同事的充分肯定。
              一線采訪的經歷讓李玉榮明白,新聞之道比新聞之術更重要。新聞之術,經過訓練可以逐步掌握;新聞之道則表現為一種高尚的職業精神,是時刻不忘自己肩上的社會責任和光榮使命。她和同事們按照為讀者和弱勢群體提供人文關懷、當好黨委政府與市民互動的橋梁和紐帶的定位積極開展工作,為老百姓做了數不清的好事、實事。
            2006年高考分數出來后,汝南縣的文科狀元因母親有病交不起學費而發愁時,李玉榮第一個感到貧困學子家中,當即采寫稿件,第二天在《天中晚報》刊發,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,紛紛為狀元捐款,讓該生不但順利走進大學校門,還有愛心人士愿為該生支助到大學畢業。
            2008年,在四川汶川大地震時,她與同事們一起奔走呼吁、籌措善款,及時為災區捐款捐物。在她看來,“為百姓鼓與呼”、為百姓幫忙奔走,她說,作為一名記者這是她的責任,她應有擔當。
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一個采寫的好人多人榮登“中國好人榜”的人
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特別是近年來,她采寫的西平縣的趙鐵錘、西平文城中學的尹維雨、驛陽高速收費站的王從俊等多人榮登“中國好人榜”。還有她采寫的我市的楊建鋒、魯新占等多人入圍“中國好人榜”候選人。以及我市志愿者服務等稿件,倡導了文明行為,展現了駐馬店良好形象,傳播社會正能量,受到領導一致好評。
            有一些人說像她一樣玩命地干新聞,不值得,可她就是每天背著相機,每當捕捉到一個個精彩生動的鏡頭,或者一條歷盡千辛萬苦采制的新聞刊發時,心中就會油然升起一股濃濃的幸福感。
            “路漫漫其修遠兮,吾將上下而求索”。李玉榮說,他所取得的成績離不開各級領導的關心和報社這個溫暖的大家庭。不管今后前進道路上還有什么困難,她堅信自己還會在追逐新聞的路上,不斷努力,并且絲毫不敢懈怠。只有在路上,記者才是記者。
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 







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

            69日本xxxxxxxxx69
            1. <dd id="9jxzz"><pre id="9jxzz"></pre></dd>
            2. <li id="9jxzz"><object id="9jxzz"></object></li>

                <tbody id="9jxzz"></tbody>
                  <li id="9jxzz"><object id="9jxzz"></object></li><th id="9jxzz"></th>
                  <li id="9jxzz"><object id="9jxzz"></object></li>